讓孩子經常參加工作

本文已影響1W人 

年慶五一,每年歡度長假。反觀五一國際勞動節的內涵,似乎越來越少受到關注。今天,有多少孩子知道這個勞動節?忙着給孩子上各種興趣班的家長,又有多少人重視孩子勞動觀念的建立?

讓孩子經常參加工作

雖然庭庭只有五歲,但他的時間表安排得滿滿當當——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在媽媽的監督下,庭庭要練習彈鋼琴。到了星期六日,庭庭還要去少年宮參加畫畫學習班,根本沒有時間做其他事情。父母對庭院說,他在家唯一的任務是學習,學習。只要自己的作業就足夠了。勞動啊。庭院的爺爺奶奶認爲,如果庭院工作累了,不能精神練習鋼琴的話,會因爲小失大。因此,庭院清楚地知道勞動不是孩子做的。

因爲父母工作很忙,所以把芳芳放在幼兒園的全班。平時在幼兒園,在老師的指導下,芳芳會幹些活兒。但到週末回到家裏,芳芳就什麼也不用幹了。因爲母親爲了讓芳芳多花點時間和她在一起,拖地板、洗碗等家務勞動都被保姆包圍了。母親對芳芳說,這是保姆阿姨應該做的事,她出錢讓阿姨回去工作。芳芳不知道什麼是勞動,平時只能看大人們的勞動,芳芳覺得洗碗、拖地很有趣,其實也想試試。

每到週末,小成都都都會去奶奶家玩。他總是想在奶奶和媽媽收拾筷子之前吃飯。因爲他想洗碗。但是,每次都不能如願以償。當他發現時,奶奶把碗洗乾淨了。對於成成說“想一起洗碗、擦桌子”的願望,奶奶說:“不是說孩子沒有勞動能力,而是擔心他洗碗、擦桌子的時候,弄得滿屋子都是水,而且只要稍不注意,他就會玩起水來,忘記幹正經事。老實說,在這種情況下,我還要多花些時間去收拾殘局,實在是有點兒麻煩。

漢的母親很清楚孩子的特性:肥胖的漢平時很安靜,動作慢,完成一件事需要很長時間。因此,只要有點困難,母親就不讓他做。漢漢媽媽說:其實,讓孩子做家務很困難。結果,孩子年齡小,沒有技能和經驗,不能很好地把握節奏——看到他慢慢洗抹布,用九牛二虎的力量擰出那麼少的水,我不能停止孩子。讓我自己做可以快很多。

上面有幾個例子,有些家長在孩子的實際行動中對勞動的認識,在他們的思想意識中也有自己獨特的意見。

孩子還很小,不知道被稱爲勞動是常的。有些東西不需要故意灌輸。陳先生的母親驚人。以前,我們的父母沒有向我們說明什麼是勞動。但是,我們這一代人也不是這樣來的嗎?所以,並不見得兒時不知道‘勞動’就是壞事。勞動觀念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樹的自然是直的。”

看來,如今中國的城市孩子“勞動”少,勞動觀念淡漠是有因可循的。首先,隨着社會工作的不斷細化,體力勞動、家務勞動已經逐漸社會化,使得孩子不僅在家裏勞動少,在學校同樣勞動少——現在很多幼兒園、小學都聘請外來工清掃操場,每週一次的勞動課已成爲過去。

其次,越來越多的孩子認爲現在生活好了,就不用體力勞動了,而且認爲“體力勞動”就是低下的工作。在上海市少年兒童研究中心的調查中,孩子們經常感受不到勞動的榮譽,勞動無價的觀念在實際生活和教育領域受到很大挑戰。關於成長後的理想職業,很多孩子都想成爲教師、科學家、醫生、白領、明星、歌手等現在社會上看起來體面的工作,普通工人只排在倒數第二位。

最後,這與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有些父母認爲不能兼顧勞動和學習。今天的孩子真的很痛苦。很少能休息的放學後的時間段和週末被興趣班佔領了。爲了讓孩子多睡一會兒,爲了讓孩子有30分鐘甚至10分鐘以上的放鬆時間,父母知道這些事情應該讓孩子做,卻違背了勞動力。畢竟,他們爲了給孩子儘可能多的時間,努力學習上流,每天保證8小時的睡眠。勞動很重要,自立很重要,但與學習、睡眠相比是次要的。

但許多家長可能不知道。現在的孩子缺乏勞動力,他們的動手能力一般很差。遇到事情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動手,不知道用什麼方法解決,長期以來,孩子們失去自信,即使上了好的高中和大學,也是高分低能的學生,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和激烈的競爭。再者,在生活中不愛勞動、懶惰的孩子,在學習上一般也比較懶惰,家長們期望這樣的孩子取得好成績,恐怕要大失所望了。

這樣看來,讓孩子進行力所能及的勞動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益的,而且,培養兒童的勞動意識應該從貼近兒童的生活開始,從做家務勞動開始。其實,每一天都是培養孩子勞動觀念的好契機,找一天全家人一起動手勞動:孩子可以清洗自己的玩具,父母可以拖地板,或者到樓下社區的花園裏除草。讓孩子在這些勞動裏體會到勞動帶來的快樂。

另外,父母可以每週定一個孩子勞動的時段,根據孩子的年齡,教他們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兒。例如三四歲的孩子可以分筷子、端飯、拿遞小物品;五六歲的孩子可以疊衣服、取報紙、買小東西;再大些的孩子可以學做簡單的飯菜、洗自己的小衣服等。

對孩子的勞動成果,父母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還要鼓勵孩子不怕困難,敢於實踐,積極動腦筋想辦法,使勞動進行得又快又好。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