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盛夏消暑絕招 古人是如何度過夏天的

本文已影響1.76W人 

如今的夏天沒有空調真是難熬,而在古代是沒有空調電風扇等消暑神器的,他們是如何度過夏天的呢?下面本站小編就帶來古人盛夏消暑絕招。

古人盛夏消暑絕招 古人是如何度過夏天的

古人盛夏消暑絕招

炎炎夏日一個字,熱“透”了!古代雖然沒有“厄爾尼諾現象”一說,可大暑小暑的時令季節卻一個不少,古人在實踐中也曾發明了不少對付炎夏酷暑的絕招。

絕招一:貯冰降溫法!人們在三九寒天在結了厚冰的河中鑿下大冰塊貯藏起來,到盛夏酷熱時拿出來消暑。

絕招二:水冷降溫法!唐宋時能工巧匠們發明了一種木製器具用以引水上屋,涼水自上而下地向房屋四周噴淋達到降溫目的

絕招三:冰鑑冷藏法!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時期“銅鑑缶”可說是我國最早的冰箱了。取下方蓋俯視鑑缶,其形狀如同“回”字,缶在中間,內外壁之間有很大的空間。酷暑盛夏,缶內盛上飲料,中間放置冰塊,人們就可以享用冰涼可口的飲料了。

古人盛夏消暑絕招 古人是如何度過夏天的 第2張

絕招四:冷飲消暑法!杜甫曾經在詩裏描寫了著名冷飲“槐葉冷淘”。它和宋代流行的“甘菊冷淘”一樣,都是用米、面先做成稀薄粥湯,再加入作爲香料的槐、菊葉,用清涼井水降溫而成。

古人是如何度過夏天的

舊時,伏日一到,人們便躲在家中避暑納涼,稱之爲“伏閉門”。晉人程曉有詩云:“平生三伏時,道路無行車。閉門避暑臥,出入不相過。”唐代詩人杜荀鶴,也有詩云:“三伏閉門披一衲,兼無松竹蔭房廊。安禪不必須山水,滅得心中火自涼。”

高溫之下,不少人會出現“苦夏”,指的是在進入夏季後由於氣溫升高,出現胃口下降不思飲食的情況,再加上大量出汗,所以古人認爲,此時需要食用一些溫熱性的食材,來補益大量出汗後虛弱的身體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從流傳的民諺之中,能夠看到夏日之時,人們喜愛吃麪食。此外,曬伏姜、喝伏茶、吃伏羊……這些與三伏天相關的溫補食材,也成爲人們度過酷暑的選擇。

古籍《魏氏春秋》有載:“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裏的湯餅就是熱湯麪。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也寫道:“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爲辟惡。”在古人看來,出汗可以驅病,即爲“辟惡”,所以“以熱制熱”的飲食更爲古人所青睞。當然,不僅是“以熱制熱”,清熱生津的食材,也非常適合炎熱的夏季來食用,譬如蓮藕、蓮子、苦瓜等等。

高溫、陽光、汗水……在炎熱的天氣中,這些都成爲人們對於三伏天的記憶感知。“小暑過,一日熱三分。”苦夏漫長,此時一定要注意解熱防暑,採用好的辦法來“消夏”。

古人盛夏消暑絕招 古人是如何度過夏天的 第3張

以上就是有關全部內容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