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心梗當中暑

本文已影響1.83W人 

心血管疾病一直以來都是危害人們健康的一大“殺手”,尤其是在高溫季節,心肌梗死的患者會明顯增多。夏季高溫炎熱,人們容易中暑,而中暑的某些症狀與心肌梗死比較相似,特別是一些非典型性症狀常常會與中暑的症狀混淆,進而耽誤最佳的搶救時間。那麼,我們該如何分辨心肌梗死和中暑呢?面對突發心肌梗死的患者又該如何急救呢?

莫把心梗當中暑

夏季心梗易被當作中暑
  最近天氣較炎熱,門診一些患者很多都是突然感到胸悶,透不過氣,臉色蒼白等現象。自己覺得平時身體都好好的,突然間嘔吐了起來,人也沒什麼力氣,可能是中暑了,就沒有過多在意,但是往往耽誤了治療。
  急救應把握黃金3小時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狀動脈急性或者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常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和心電圖變化,可併發心率失常,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近年來,我國的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
  而中暑是指在暑熱季節、高溫高溼環境下,以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丟失過多爲特徵的疾病。正常情況下,在高溫環境中工作一段時間後,人體對熱應激的適應能力增強,具有對抗高溫的代償能力,表現爲:心動過速,心排血量增多,出汗量增多,出汗散熱量爲常人2倍,醛固酮分泌增多,產熱量減少。但是,熱環境未適應者則不具有上述代償能力,炎熱環境中長時間劇烈運動易發生中暑。
  在我國根據中暑的程度不同可以將中暑分爲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三種類型。其中,重症中暑又可分爲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三種。
  專家介紹,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現是,突然發作劇烈的、持久的胸骨後或心前區疼痛、心律失常、嘔吐、全身難以形容的不適等,患者有壓榨感、瀕死感。這些症狀都明顯區別於中暑。
  但是,有些非典型的症狀如胸悶、出汗、頭暈等,與中暑十分相似比較難以辨別。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突發心梗時,往往表現爲胸悶、氣喘,容易被當做中暑而延誤治療。而心肌梗死的黃金搶救時間從發病時開始算,只有短短3小時。3小時後心肌壞死的範圍擴大,患者恢復的機率降低。心肌梗死的搶救原則是搶救越及時成功率越大。
  因而,當患者出現頭暈、胸悶、出汗等症狀時,需要判斷患者所處的環境是否是高溫、高溼或是密閉空間等容易中暑的環境,如果不是在容易中暑的環境中,則要警惕是否是心肌梗死導致的。
  如果將患者轉移至陰涼處進行降溫、補水後,患者症狀仍然持續不緩解,或是症狀緩解後有反覆,也要警惕心肌梗死的發生,應及時送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此外,如果患者心絞痛的發作頻率突然比以前增多,服藥後效果不明顯,也應警惕心肌梗死的發生,須及時到醫院就診。
  值得注意是的,很多人都認爲是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一般不會出現。其實不然,近年來的臨牀數據顯示,心肌梗死呈年輕化趨勢,20多歲也不能掉以輕心。
  預防心肌梗死可以這麼做
  夏季持續的高溫有可能會增加心臟負擔;大量的出汗後沒有及時補充水分有可能會導致血液粘稠度增加,進而增加心肌梗死的風險。
  此外,劇烈的情緒波動、常年的大量吸菸飲酒、過度勞累等都是心肌梗死的誘因。
  在預防心肌梗死方面,專家建議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日常生活要勞逸結合、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心情愉悅,避免情緒起伏過大;儘量少吸菸飲酒;控制好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飲食儘量清淡、適量運動。
  夏季高溫時,避免從高溫環境中直接進入溫度較低的空調房中,並要注意在較涼的空調房中的保暖和防護;有明確心臟病史的患者應按規律服藥,並可在家中常備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急救藥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