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打吊水會有什麼影響 頻繁打吊瓶損害健康

本文已影響1.77W人 

輸液吊瓶因其見效快、療程短而受到青睞,但現在很多人要求輸液,不管什麼病,不管病情如何。 特別是換季時,感冒發燒患者數量急劇增加,各大醫院輸液室人滿爲患。事實上,大多數病人都在上面 事實上,由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燒根本不需要輸液。多吃藥休息會更好。

經常打吊水會有什麼影響 頻繁打吊瓶損害健康

輸液是爲了治療疾病,但不根據疾病經常掛瓶,不僅可能對疾病不利,而且可能對身體造成更多的損害。 與口服藥物相比,輸液過敏反應的概率更高,更容易產生耐藥性 無論是小感冒還是其他疾病,人們總是認爲輸液吊瓶是最安全麻煩的,但它可能成爲一種"輸液病"。

據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血液科徐醫生介紹,"輸液病"也就是說,有些人患有一些小病,如感冒,喜歡用輸液治療,導致同樣的疾病,如果不輸液,就不容易治癒。 由於輸液的劑量相對較大,並且直接進入血液而不被胃腸道吸收,效果可能更明顯。但大多數人感冒和其他疾病去醫院輸液,一般每天只輸一次,所以會導致應該每天輸入三到四次,輸血濃度達到高峯,但一段時間後濃度會降低,導致血濃度不穩定,可能誘發細菌耐藥性。 還有過敏反應。

相對而言,口服藥物應通過腸道吸收過濾掉身體不需要或對身體有害的物質,然後進入肝臟代謝。經過這樣的過程後,血藥濃度會降低,過敏反應的概率也會降低。當藥物直接進入血液時,過敏反應的可能性相對較大,而且速度較快,甚至有些過敏反應也是致命的。

輸液藥物顆粒過大,長期積累,容易造成肺堵塞,影響肺功能 與口服藥物相比,頻繁輸液也可能影響身體的某些器官。任何液體藥物在生產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不溶性顆粒,國家在這方面也有相應的標準。 據北京婦產醫院婦幼保健院副院長丁輝介紹,國家藥典規定的液體藥物中所含的不容性顆粒直徑不得超過10mm。

然而,一些調查發現,市場上銷售的許多輸液藥物的不容性顆粒直徑超過了這一規定,有些甚至超過50毫米。 人體最窄的毛細血管不超過10mm,因此一旦輸液藥物顆粒過大,就會在血管內造成堵塞。

武警總醫院病理科主任紀小龍指出,藥物進入血液後,全身所有靜脈血都會迴流到屏障器官,即肺部,可以起到過濾器的作用。因此,只要直徑大於毛細血管,最窄的顆粒就會被肺部過濾掉,只能留在肺部。 這些顆粒無法通過代謝排出體外,這樣就會造成肺部堵塞,肺部血管本來都是通暢的,這些顆粒積聚在肺部就使得氧氣交換不夠,人體呼吸困難。顆粒堵塞在血管中,無法清除。此時,身體自動採取第二種處理方法,即將這些顆粒包裹起來,形成更大的塊。如果輸液時經常輸入不合格藥物,這樣的團塊會在肺部積聚。

丁輝認爲,我們通常輸液體一般是每瓶250毫升或500毫升,如果按每瓶500毫升計算,只要我們輸藥達到80瓶,就會在體內留下5000多塊,導致肺纖維化,呼吸能力下降,可能影響全身氧氣供應。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定期輸液效果值得懷疑 目前,一些中老年人定期到醫院輸送活血化瘀、擴張血管的藥物,以防止血栓形成、冠心病或栓塞。但這樣做有多大作用呢?

北京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生認爲,這樣做沒有科學依據。雖然靜脈輸液比口服藥物更有效,但在停止輸液後,它不會持續很長時間。而且心腦血管病的致病因素很多,特別是和人的生活飲食習慣關係很密切,單純地依靠輸液並不能解決多大的問題。

北京軍區總醫院血液科的譚醫生也認爲,如果醫生不要求,心腦血管患者就不需要在這些疾病的易發期定期到醫院進行輸液。我們不提倡使用定期輸液進行預防。口服藥物比輸液更安全。 醫生建議 儘量避免用藥,能口服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 北京婦產醫院婦幼保健院副院長丁輝認爲,很多人在沒有必要輸液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輸液,這是錯誤的。人體本身也有很強的免疫力,如果總是依靠抗菌素來對抗疾病,就會逐漸降低身體的免疫力,失去戰鬥力。

北京軍區總醫院血液科的譚醫生也指出,醫生應根據病情決定是否採用輸液治療。如果病情緊急,應採用靜脈輸液,效果最快。如果患者只是普通感冒或一些小病,原則上應先口服,然後肌肉注射,最後靜脈注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