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用藥宜採用刺激小 慢性期宜加強用藥

本文已影響2.42W人 

藥物選擇:首先要了解藥物的性質和作用,這是基於皮膚損傷的性質。皮膚科的藥物種類繁多,性質和作用各不相同。主要包括清潔劑、溫和保護劑、局部麻醉劑、止癢劑、消毒防腐劑、抗生素、抗真菌藥物、抗病毒藥物、殺蟲劑、收斂劑、角質生成劑、角質剝離劑、腐蝕劑、刺激劑等。

局部用藥宜採用刺激小 慢性期宜加強用藥

劑型選擇:除了掌握藥物性質外,皮膚科還應注意濃度和劑型。例如,水楊酸的濃度可以促進角質的產生,5%有角質剝離,10%以上有腐蝕。另一個例子是急性溼疹。如果在滲出期使用溼敷,可以獲得顯著的療效。如果使用軟膏,可以加重炎症,增加滲出,也不能使用粉末,因爲可以使其結痂。相反,粉末或霜劑應用於急性無滲出性侵蝕

濃度選擇:使用外用藥物時,還應注意全身和疾病的局部情況。年輕皮膚的藥物濃度應略低,觀察耐受性後應酌情增加或減少濃度。急性皮膚病藥物應平和,避免刺激;慢性藥物應加強,爭取儘快康復,縮短治療時間。此外,當皮膚損傷面積過大時,藥物濃度應謹慎,必要時應進行局部試驗,以防止過敏。

還應注意給藥方法。仔細詳細閱讀藥物說明書。如果傷口必須在用藥前清洗乾淨。如果使用粉末或洗滌劑,應每天多塗抹幾次,以避免因使用不當而降低療效或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刺激性藥物不應用於急性疾病。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