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庭更應重視性別教育

本文已影響1.24W人 

50單戀愛結

單親家庭更應重視性別教育

如果我們問3歲到6歲之間的孩子你是誰?他們會告訴你他們叫什麼名字。你是男孩還是女孩?孩子一般不會犯錯誤。

這表明,3歲以上的孩子們看起來不顯眼,但出現了重要的心理髮育。首先,通過自己獨特的名字,孩子可以區分自己和別人,他們已經有了初步獨立的自己。三歲以後,孩子可以初步照顧自己,在生活需求方面開始擺脫對父母的完全依賴。其次,通過成年人的灌輸,孩子可以區分男女,把自己放在男女範圍內。這就是最初的性別角色的形成,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順利發展到

可惜,非常多的父母都不知道或忽視了這是第一步,而且是進入危機之門的一步。在三歲到六歲期間,孩子必然會在感情上更加依戀父母中的一方。這時只能有四種可能:戀父、戀母、全戀或者都不戀。

明明快四歲了,還是離不開媽媽,玩的時候,睡的時候都要媽媽陪着。平時,只要有母親,他就會一步一步地纏着母親,對母親的依賴遠遠超過和他同齡的孩子。這是什麼原因呢?一般來說,過於戀母的孩子往往是母親的情感私有造成的。這些媽媽希望孩子只愛她一個人,只對媽媽一個人親熱,孩子越依戀她,她越高興。但是,母親的私心往往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

人們習慣上認爲這是親情問題,如果孩子不依戀自己,很多人認爲自己的親情還不夠,所以加倍補充。有些人覺得無所謂,尤其那些感情較好的夫妻,常常覺得孩子親誰都一樣。事實上,這是兒童對性別角色的認可。也就是說,既然孩子知道自己是男是女,也知道父親是男是女,那麼男孩子就需要特別親近有男性心理特徵的父親,把父親當成本性(全體男)的典型代表,從他那裏學習男性特有的性格氣質和行爲神態,將來才能成爲社會認可的男性。同樣,女孩兒也需要親近女性化的母親,以便學會如何做女人。3到6歲的孩子不崇拜高倉健和毛阿敏。他們只學父母,將來不會成爲女兒腔和假孩子。

理想的情況是男孩和父親同意,女孩和母親同意。如果反過來,很容易形成孩子的性身份障礙,可能發展成排斥甚至仇視異性,嚴重可能形成同性戀的潛在內因。如果孩子不偏不倚地依戀父母雙方,那就不是好事了。這表明,孩子弄不清應該依戀誰、學習誰,這實際上跟孩子對父母都不依戀是一樣的,容易導致將來“性身份障礙”,缺乏作爲一個男人或女人應有的自信、自愛和自律,這同樣可能造成“男不男,女不女”的後果。

許多父母總以爲這是危言聳聽。當然,真的發展爲同性戀的孩子確實爲數甚少,但是看看婚戀障礙嚴重的那些男女,不那麼極端的情況卻相當普遍。有些小夥子怯於接近女性,有的則有“女性崇拜”或“恐懼女性”情緒,甚至影響婚後的生活。有些女孩子在尋求丈夫像父親一樣式的對象,有些人討厭自己作爲女性,也有些人討厭所有的男性。追根尋底,與他們在成長中過於依賴異性父母,或者誰也不依賴有密切的關係。

現在很多父母都在無意識地重複霸道。人們總以爲爸爸更親女兒、媽媽更親兒子是天經地義,卻忘了自己格外親子女的時候,還應該加倍地鼓勵和引導男孩兒去崇敬父親,女孩兒去理解母親。有的夫妻展開“親情爭奪戰”,都希望獨生子女更親自己,卻忘了自己和孩子的性別。很多媽媽本以爲自己看透了男人(其實只是自己老公)的弱點,立志親手把兒子培養成真正的男人。有時父親又生怕女兒沾上媽媽的“毛病”,也極力拉攏女兒。想一想。如果有獨生女,她和平凡麻煩的母親怎麼能同意呢?反過來,精神壓倒對方女強人,又讓兒子向父親學什麼?最重要的是,自己性別身份不合格的父母,不注意性別教育,很可能代替心理上的中性人。

許多父母都注意了,不要給男孩兒穿花衣服,不要讓女孩兒爬牆上樹。但更重要的是,應該積極地和同性的孩子一起玩,把交流和示範融合在一起玩,這是培養孩子游戲期性別角色的基本祕訣。父子共同騎馬戰爭,抓住螞蟻的母子一起打扮娃娃,跳房子是有益的天倫之樂。父母過於自我封閉,或者只買好東西,開發智力,不能促進孩子的性別認同。由異性成員組成的單親家庭和夫妻不和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極爲不利,其重要原因是這樣的家庭不能很好地培養孩子的性別角色意識。

相關報道:性別角色,4歲長大的假少年性別偏差,家長擔心孩子需要性別角色教育,3歲後必須培養孩子性別意識,正確的性別教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