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過於懂事是好事嗎 爲什麼說孩子不應該太過懂事

本文已影響1.48W人 

每個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懂事,但是如果你的孩子過於懂事,爸爸媽媽們其實就應該擔心了,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來說並不是好事。爲什麼這麼說呢?且看本站小編爲大家解答一下。

孩子過於懂事是好事嗎 爲什麼說孩子不應該太過懂事

爲什麼說過於懂事不好

知乎上有這樣一條追問:“懂事的孩子快樂嗎?”差不多有4000條回答,絕大部分的回答都是——不快樂。

懂事的孩子確實在方方面面會讓我們感覺到不用太操心。在我們的信念體系中,似乎把孩子教育成聽話懂事的,是做父母最大的榮耀和成功;我們能夠做個聽話懂事的孩子,纔是正常的。

我也是在這種所謂的“懂事聽話”教育中長大,坦率講,即使孩子做到無比的懂事了,依然無法做到讓父母滿意的樣子。

越是懂事聽話的孩子,其實內心越是孤獨和自卑。

父母眼中懂事聽話的孩子,往往會少了一份主見和對於追求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的勇氣。缺少一份歡樂和隨性,很多想法或者夢想不敢想也不曾去想。

相反,那些看起來不聽話,經常和長輩作對、敢於去堅持自己想法,特立獨行的孩子,長大後反而把生活過的有聲有色,充滿樂趣。同時有着非常人所能及的成就。

真正的懂事,是孩子自己的事。

孩子過於懂事是好事嗎 爲什麼說孩子不應該太過懂事 第2張

孩子過於懂事有哪些壞處

1、懂事的孩子,總是以忽視自己的感受爲前提,去取悅別人。

因爲懂事,跟着父母去逛街我從來不跟父母要玩具、要零食;因爲懂事,明明自己很想出去和小夥伴們玩,我卻選擇留在家裏幫媽媽幹活;因爲懂事,媽媽讓我把手裏的零食分一半給別人,雖然不樂意卻也照做了……

懂事的孩子常常會忽視自己內心真實的意願,而小心翼翼的去討好每一個人,生怕別人會不喜歡、不高興。

2、懂事的孩子接受多過於拒絕,因爲他們是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首肯爲生活主導的孩子,所以造就了順從、聽話的性格。

這樣的性格,將會使孩子失去自我表達的聲音,所以一般都只懂接受而不懂拒絕,長大以後也會成爲一個不懂拒絕的“爛好人”。

明明沒時間,但是同事讓幫忙寫方案,就算加班熬夜也會幫忙做好;

明明自己也沒錢,但是朋友一開口借錢,還是會想方設法的借給他;

明明自己很討厭跟別人住一起,但是還是會接受朋友來蹭住。

懂事的孩子,往往十分在意別人的感受。讓別人覺得舒服、高興,是他們討好他人的唯一方式,而代價就是犧牲自己不拒絕。

3、懂事是一種慢性毒藥,一旦你給別人留下這種印象,它就會綁架你堅持下去。

熊孩子也許只要做一件靠譜的事,大家就會對他讚不絕口。可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只要任性一次,那麼就足以讓周圍的人對他大失所望。所以,懂事是靠不斷的忍讓來維持光環的。

懂事的孩子背後,都是深深的自卑。因爲經常忍讓,所以覺得自己不配擁有;因爲順從,所以不敢對抗;因爲經常去討好,所以覺得都是自己的錯。

懂事固然可以得到別人的稱讚,但是也讓孩子喪失了孩子該有的放肆和任性。童年原本該有很多可能性,但是懂事讓孩子變得只有一種可能,而且童年時期的缺失感,會在成年以後變得很執拗。

懂事的孩子讓父母很省心,但是他們活得很可憐。他們沒有孩子該有童真和童趣,只有成年人該有的穩重和踏實,一直在負重前行。

孩子過於懂事是好事嗎 爲什麼說孩子不應該太過懂事 第3張

什麼原因造成孩子過於懂事

1、父母過於強勢

強勢的父母對子女要求都很高,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只有不停地滿足父母的要求,才能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和喜愛。爲了得到父母更多的稱讚,他們願意爲了滿足父母的期待,不停地逼自己學習,取得好成績,成爲優秀的孩子。

但是一旦他們成年後,需要獨立做選擇,會因爲失去了父母的期盼,而失去動力,他們的人生將陷入巨大的空虛和迷茫。

2、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

對孩子而言,“家”與其說是一幢房子,不如說是穩定的父母關係。

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的父母會讓孩子的“家”隨時面臨坍塌的危險。爲了穩固搖搖欲墜的家,孩子會壓抑自己的情緒,反過來安撫父母,他們會變得懂事、獨立、堅強來討好父母,以求得安全感。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自我價值感非常低,不自信,很難自在地與他人相處。未來處理人際關係、親密關係時都會面臨巨大的挑戰。

3、父母經常向孩子“吐苦水”

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傾訴自己的辛苦,自己的不容易,或是與人發生矛盾時,經常在孩子面前展現自己的傷疤,則會無意間把成人世界的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

孩子是無條件地愛着父母的,父母快樂他們才能快樂。他們聽到這些壓力不會只是“隨便聽聽”而已,他們會盡己所能保護父母,迫使自己變得強大,來爲父母解決問題。

這是最典型的“角色錯位”,“把父母當孩子來呵護”的孩子,內心永遠有一個匱乏感極重的內在小孩。長大後也會永遠在討好,永遠在委曲求全。

我們當然應該讓孩子有教養,卻要避免讓孩子過太過懂事。這其中的區別就是,有一些道德的底線我們要劃清,但是在不觸犯這些底線的時候,我們要保證給孩子最大的空間,給足他們最多的尊重。

孩子,就只是孩子而已,我們不能用大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們,讓他們過早地學會人情世故。

如果一個孩子在童年時,沒有成爲一個像樣的孩子,那麼他們長大後怎麼可能成爲一個合格的大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