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學少年是什麼方言梗 如何看待方言梗走紅

本文已影響3.01W人 

“恰同學少年”是毛澤東《沁園春·長沙》裏的詩句,最近在網上突然走紅了,來自網上一條熱評,那麼,恰同學少年是什麼方言梗?如何看待方言梗走紅?下面本站小編就帶來介紹。

恰同學少年是什麼方言梗 如何看待方言梗走紅

恰同學少年是什麼方言梗

“孩子在學校餓得啃同學”的方言版翻譯。“恰”在湖南等地的方言中是“吃”的意思。

源自一減脂餐視頻的熱評,網友評價“孩子在學校餓得啃同學”,於是另一位網友回覆“恰同‌‌‌‌‌‌‌‌‌學少年”。

恰同學少年是什麼方言梗 如何看待方言梗走紅 第2張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是毛澤東《沁園春·長沙》裏的詩句。

如何看待方言梗走紅

漢語是一種方言種類繁多、文化內涵豐富的語言,除普通話外,還有官話、晉語、吳語、閩語、粵語、客家話、贛語、湘語、徽語、平話和土話等十大方言,內部差異巨大,特別是我國的東南地區,有很多方言土語之間完全無法通話。

在全球化和城鎮化的高速進程中,方言日漸式微,保護傳承方言文化現已成爲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大衆的共同願望。方言文化保護傳承和普通話推廣普及並不矛盾,因爲兩者有各自的使用空間和圈層——普通話是國家通用語言,在公共場所、教育、行政和傳媒中具有法定語言的地位,學習和使用普通話更是基本語言權利;而方言則是區域性的,是民間語言,適用於非正式場合、家庭或其他私人領域。當前,面向普通話、方言乃至外語多語並存的社會生活環境,我國社會正逐漸形成“多語分用”的語言態度,即明確各語言、各方言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形成了主體與多元,公共與私人,正式與隨意等並行不悖、和諧共處的語言生活觀。

不過,短時間內要讓所有方言迅速恢復同等的語言活力或使用頻率,這既缺乏可行性,也沒有必要。在此情況下,保護傳承最可行的辦法是開發利用,即以利用促使用、以使用促保護、以保護促傳承。方言文化保護傳承的主體是社會大衆,而青少年是關鍵人羣。新媒體極大地推動了方言文藝娛樂的創作和傳播,青少年通過短視頻關注、瞭解並熱愛方言,使方言成爲他們文化生活的組成部分,有利於對方言適度使用。從這個角度來看,“方言梗”頻上熱搜,這是方言仍活躍於語言生活的表現,有用總比無用強,無須過分擔心。

然而,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在“方言梗”走紅裏的那些被娛樂化、低俗化的方言,也隱藏着危機。一些“方言梗”裏偏愛“土味”,彷彿可以帶來接地氣的感覺,但卻屏蔽了地域文化之美;一些“方言梗”只顧矮化方言使用者以達到搞笑的目的,卻忽視了挖掘並展示其蘊含的文化民俗及悠久歷史;我們不能以保護傳承方言文化爲名,就一窩蜂地刻板複製,讓方言貼“土”“爛”“俗”的標籤。面對這種紅極一時的網絡文化現象,應注意避免盲目追求流量而裹挾着方言與低級趣味掛鉤,要積極探索並鼓勵多樣化的方言開發應用,塑造高端、典雅、文化氣息濃郁的方言形象。

恰同學少年是什麼方言梗 如何看待方言梗走紅 第3張

以上就是有關全部內容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