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是怎樣被發現和攻克的

本文已影響2.3W人 

在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人們先後發現了甲型肝炎病毒(簡稱:甲肝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簡稱:乙肝病毒),同時也認識到甲型肝炎通過消化道傳播,乙型肝炎通過血液傳播。但是,1974年英國醫生普林斯(Prince)發現有些輸血後肝炎患者的血液中查不到乙肝病毒抗原。

丙肝是怎樣被發現和攻克的

他提出,很可能還有另一種通過血液傳播的肝炎病毒。普林斯醫生的觀點很快得到了許多醫生支持。醫生們發現,儘管對獻血者進行了嚴格的血液篩查,但仍有許多人在輸血後得了肝炎。於是,醫生們把這種輸血後未知病毒引起的肝炎稱爲輸血後“非甲非乙型肝炎”。

爲了尋找輸血後“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因,科學家們將這些肝炎患者的血液進行了檢查,試圖發現他們血液中病毒抗原或抗體成分。儘管人們先後使用了電子顯微鏡、人工培養和免疫學等多種方法尋找病毒,但這種“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似乎非常不穩定,難以捉摸。

直到1989年,美國科學家利用一種新的技術手段——分子生物學方法,終於找到了這種引起輸血後“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毒基因。由於這種病毒是人們發現的第三種專門感染人類肝臟的“嗜肝病毒”,因此被命名爲丙型肝炎病毒。

丙肝病毒被發現以後,德國科學家拉爾夫·巴爾特恩斯科拉格(Ralf F.W. Bartenschlager)和美國科學家查爾斯·萊斯(Charles M. Rice)對丙肝病毒的結構和複製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創造了一種使丙肝病毒能夠在實驗室培養的人體細胞內複製的方法,發現了丙肝病毒複製之謎。

隨後,美國藥物研究科學家邁克爾·索菲亞(Michael J. Sofia)根據丙肝病毒複製機制,研製出一種能夠有效抑制丙肝病毒複製的新藥——索菲布韋(sofosbuvir),大大革新了丙型肝炎的治療,終於使丙肝病毒從發現走向徹底治癒。這3位科學家也因此在2016年9月13日獲得素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獎”(Lasker Awards)。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