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情況需要做胃鏡,哪些病需要做胃鏡

本文已影響2.55W人 

可能很多人有這樣的體驗:肚子不舒服去醫院,醫生詢問病情之後讓躺倒,按壓了幾下上腹部,說:"還是做個胃鏡看看吧。"

這時候患者的一個普遍想法是:"竟然要做胃鏡,我是不是得了什麼嚴重的病?"或者"聽說做胃鏡很痛苦,能不能不做?"

今天就來講講,胃鏡是什麼?哪些人需要做胃鏡?什麼情況需要做胃鏡?

什麼情況需要做胃鏡,哪些病需要做胃鏡
哪些病需要做胃鏡

顧名思義,胃鏡能像照鏡子一樣,真實反映出原本肉眼無法直視的病變情況,從而爲醫生診治提供依據。從1932年第一臺半可曲式硬式胃鏡誕生,到1983年第三代電子胃鏡的出現,只用了半個世紀。

胃鏡經口進入,可以清楚地觀察到食管、胃、十二指腸球部和降部的黏膜,形象地說,胃鏡就像《西遊記》裏孫猴子鑽進鐵扇公主的肚子,用火眼金睛近距離觀察這些部位,魑魅魍魎在它面前無所遁形。

因此,胃鏡在觀察十二指腸降部以上的消化道病變方面,具有其他檢查手段不可比擬的優勢。

胃鏡不但可以直接觀察到病變,還可以取活組織行病理檢查,還能對很多疾病進行內鏡下治療,避免了傳統開腹手術給患者帶來的創傷和風險。

目前臨牀上使用胃鏡,可以對上消化道炎症及黏膜病變、潰瘍、息肉、腫瘤、憩室、消化道狹窄、異物、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等疾病進行診斷;對上消化道出血、息肉、黏膜下腫瘤、早期胃癌、消化道狹窄、消化道異物(如硬幣、鈕釦、魚刺、棗核、雞鴨骨)等疾病進行有效治療。

什麼情況需要做胃鏡

羅列疾病術語對醫生來說很容易,可是對大多數沒有專業醫學知識的朋友們來說就顯得比較抽象,不知道這些疾病萬一發生在自己身上會有什麼表現。那麼,下面就簡單談談,有哪些不舒服的時候需要考慮胃鏡檢查。

從廣義上說,有上消化道症狀、時間較長、影像學檢查無法完全明確診斷的時候,都應該做胃鏡檢查。這裏的上消化道症狀常見的有:胸骨後疼痛,吞嚥困難,燒心,反酸,噯氣,中上腹疼痛,嘔吐,嘔血等。除此之外,已經確診或者接受過治療的胃和十二指腸球部的病變,比如潰瘍、息肉、黏膜不典型增生、腸化、萎縮、腫瘤,需要定期胃鏡隨訪。明確診斷肝硬化的病人、患慢性肝炎病程較長的病人,也應該定期檢查胃鏡。

其他情況,就需要醫生綜合病人的情況、操作的必要性、搶救設備、自己的經驗等因素來取捨了。

但有兩點需要說明:

胃鏡也不是無所不能,它只能觀察黏膜,對消化道大體形態和胃動力性疾病以及實質性臟器的病變無能爲力,因此還需要和影像學檢查互爲補充。嚴重心、肺、腦疾病無法耐受,休克,懷疑胃穿孔,口、咽、食管、胃的化學腐蝕性炎症的病人,是絕對禁忌胃鏡檢查的。

胃鏡檢查的注意事項

檢查前

首先,請做到對醫生的絕對信任,不要抱着牴觸情緒質疑開單醫生的動機或者是檢查醫生的經驗。良好的信任有助於幫助克服緊張情緒。做胃鏡前應該至少空腹6小時以上,上午檢查的話,頭天晚飯後就不要再進食,下午檢查的話,早餐可吃清淡半流質,不吃午餐。口渴的話可以少量飲水,但檢查前2小時內就不要再飲水。做胃鏡之前半小時醫生會給一小瓶帶吸管的藥物,它具有祛泡和麻醉的作用,請含在咽部30秒左右嚥下。檢查開始前解開衣領口,放鬆褲帶,取下可活動的假牙,按醫生囑咐的姿勢左側臥位躺好,頭稍微後仰,咬住口墊。

檢查中

什麼情況需要做胃鏡,哪些病需要做胃鏡 第2張
整個檢查過程中用鼻吸氣,用口呼氣,如果有口水流出,不要試圖咽回去,讓它自然流出就好。當感覺咽喉下部有異物感的時候,聽醫生的吩咐,配合醫生的操作動作,像咽麪條一樣做吞嚥動作。一般來說,順利的話,整個檢查過程大約在20分鐘左右。檢查中可能會有噁心、胃脹氣、輕度疼痛等不適,有人做完後一兩天,還會有咽喉部的輕微疼痛。有些女性或者年輕人比較敏感或者情緒緊張的,這些不適會更重一些。

這個時候有人害怕了,能不能不要這麼痛苦,最好像睡覺一樣,一覺醒來就檢查完成了呢?這是可以做到的,這就是無痛胃鏡。

目前無痛胃鏡主要使用的藥物是丙泊酚,通過靜脈注入,全身麻醉,病人主觀感覺就像打了個小盹一樣。但這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首先,硬件需要具備心電圖和脈搏氧飽和度監測的條件,旁邊備好必要的搶救復甦設備。第二,丙泊酚的主要副作用是呼吸抑制和低血壓,所以呼吸睡眠暫停綜合症、癲癇病史、血壓>190/120mmHg、16歲以下和70歲以上病人、頻發室性早搏、活動性上消化道出血和休克病人最好不要做無痛胃鏡,心肺功能不佳、肝功能差、低血壓的病人也要權衡利弊再作決定。

檢查後做完胃鏡後,醫生會告訴你2小時以後才能吃東西喝水,這是因爲咽喉部麻醉需要1-2小時左右纔會失效,在這期間吃東西喝水,很容易誤入氣管。胃鏡檢查時如果取了活檢,當天最好吃溫涼軟食,如果是做了息肉摘除之類的治療,那麼當天最好不要進食,第二天開始可以試着從溫涼流質開始,如果沒有明顯不適,再逐步恢復正常飲食。有的人覺得到醫院走了一遭,回家要洗個熱水澡乾淨一下。其實如果內鏡治療的創面比較大的話,雖然術中止血完全了,但是創面完全癒合需要時間,熱水澡有可能導致血管擴張而再次出血,雖然只是極少數,這也是有這個風險的。所以術後幾天最好不要洗熱水澡、蒸桑拿、泡溫泉。

做完胃鏡,還應該做什麼?

無論是檢查還是治療,胃鏡做完了並不是拿了報告就結束了。

首先,胃鏡過後幾天內注意大便顏色,如果有顏色發黑或者肚子持續疼痛,應該儘快就診。

第二,關注你的檢查報告,什麼情況可以高枕無憂,什麼情況需要定期複查,什麼情況需要儘快治療,這一點請一定向醫生諮詢清楚,命是自己的,不要不當回事。

如果是初次檢查,對報告中出現的"萎縮"、"糜爛"、"上皮內瘤變"、"腸化"、"潰瘍"、"隆起性病變"等字樣一定要加以重視,仔細諮詢醫生需要的治療以及複查的時間,切不可大意。

中國是胃癌和食管癌的高發國家,這兩種疾病進展快,惡性程度高。沒有自覺症狀而在鏡下診斷出的胃癌和食管癌絕大部分屬於早期,治療效果都是比較好的,但是一旦放任,等到出現明顯消瘦、腹痛、吞嚥困難,甚至嘔血等症狀的時候,大多已經是晚期。

我就遇到過這樣令人惋惜的病人,2012年胃鏡發現有上皮內瘤變,告知1月後複查,但病人和家屬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沒有按約複查。到2015年初出現腹痛、消瘦,再查胃鏡的時候,病理提示已經進展成印戒細胞癌,儘管在上海某權威醫院做了手術,還是很快去世了。

如果是複查,那麼最好能保留之前的檢查單,以便醫生進行對比,同時確定下一步治療和下次複查的時間。

常見的一些病變中,潰瘍應在排除惡變並系統治療後半年內複查,根據治療情況決定後續複查時間間隔;萎縮性胃炎1-2年複查1次,如果伴有腸化生應每年複查1次;低級別上皮內瘤變應半年複查一次;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應該立刻複查並接受治療;病程較長的肝硬化病人最好每年檢查胃鏡1次。

什麼情況需要做胃鏡,哪些病需要做胃鏡 第3張

胃病有三分治七分養之說,只有珍愛身體,規律生活,科學飲食,再與必要時合理的檢查和規範的治療相結合,纔有希望打贏這場保"胃"戰。

總之,胃鏡是一種簡單、經濟、痛苦小、益處多的檢查手段,但同時也有侷限性。大家既不必視之爲洪水猛獸,唯恐避之不及,也不能視之爲救命神器,從而有恃無恐,忽視了平時的保養調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