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能預測耐藥性嗎?乙型肝炎抗病毒的三個關鍵

本文已影響1.76W人 

抗病毒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但其安全性使一些患者無法安心。據中國肝防基金會主持的調查顯示,乙型肝炎患者之間,13.14%的人最關注藥物的副作用。事實上,病人不必太擔心。雖然任何藥物都可能導致不良反應,抗病毒藥物也不例外,但只要病人在服藥期間加強監控和跟蹤,這是藥物安全的最佳保證。

乙型肝炎能預測耐藥性嗎?乙型肝炎抗病毒的三個關鍵

乙型肝炎能預測耐藥性嗎?

在抗病毒治療中,耐藥性仍然是許多患者的“心臟病”。但是,近年來,新藥不斷出現,即使病毒忍受某種藥物,醫生手中也有其他新的“武器”。其次,通過加強跟蹤、定期監測,可以明顯提高藥物的長期安全性甚至療效。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儘快發現安全危險。

定期監測有助於醫生儘快判斷耐藥性問題和其他副作用,儘快發現和處理。具體來說,病情變動期間的患者應每月複查一次,複查內容包括乙型肝炎病毒DNA、肝功能等。進入穩定期後,患者也應每三個月監測一次。另外,醫生在治療期間,根據藥物狀況和患者的具體病情,增加相應的檢查。

第二,預測耐藥性。

乙型肝炎病毒DNA的變化可以提示今後耐藥發生的風險。醫生可以通過檢查結果預測耐藥性的風險,也可以介入風險大的患者。

第三,預測療效。

中國現在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部分是e抗原陽性,對他們來說,最合理的治療目標是“雙重符合標準”,即病毒DNA和e抗原陰性。實現雙重標準,加強治療一年,最終有望實現科學停藥。此後肝硬化、肝癌風險低,病情反覆的概率也低得多。

現有藥物無法完全清除病毒,只是抑制複印件,理論上病毒確實有變異形成耐藥性的可能性,隨着用藥時間的延長,耐藥性的風險也在增加。因此,解決耐藥問題和潛在安全問題的最佳方法可能是實現科學停藥。e抗原陽性患者首先要實現“雙重標準”。因此,理想的抗病毒藥物必須能夠“雙線作戰”,一方面抑制病毒複印,另一方面促進e抗原消失。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